城市風格
一
每一次從進京的火車上踏入北京火車站的站臺,都會被從四面八方潮水般涌來的人潮驚呆。從不同方向到達的列車上涌下的人群,匯集在本來十分寬闊卻被擁擠得連條縫隙都沒有的站臺上,摩肩接踵、洶涌滾動。這種景象,雖然并不是第一次見到,但卻每一次都讓人驚詫不已。此刻,我總會突然感悟到,中國人多的現實,絕不是抽象的數字,而是極其生動的意象。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隨波逐流,有股強大的推力,讓你不由自主地盡力向前。從站臺的地面,被擁入通往地下的階梯,又被人潮擁著穿過寬大的地下通道,你就像一葉飄在水面上的樹葉,任由潮水把你隨便帶到哪里。不過,你不必緊張,因為每一個進京的旅人當然知道,盡管大家來路不同,但目的地卻絕對一致,你只需隨著別人的腳步向前邁出你的步履,你要去的地方就快要到了。
好不容易從噪雜和擁擠的人群中沖出火車站,我輕舒了一口氣。穿越從站臺到出站口這短短的一段路程,就好像經歷了一個漫長的世紀。回過頭看一看還在紛紛攘攘往外擁出的人群,我慶幸我已經不必再擁擠。這一刻,一種重獲自由的欣喜,讓我產生出莫名的快感與舒泰。而當我抹去額頭上微微滲出的汗珠,回過頭來時,我分明地感受到,我已經再一次來到久別的京城。
二
我不是北京人。可是我卻極愛北京。
這種愛緣于一種崇敬和本能,也緣于一種發自內心的愉悅和喜愛。
首都是祖國的心臟,象征和代表著中國。對祖國的熱愛,幾乎讓每一個中國人對北京,都寄予了一種特殊的感情。或許就是因為這一點,每一次來到這里,我都會有種極其親切的歸屬感和安全感。嗅著這里的并不一定清潔的空氣,沐浴著這里溫暖得有些灸烈的陽光,我的心里總是有種說不出緣由的感動,仿佛并沒有離開熟稔的家鄉,又仿佛云游四方重歸故里的游子,精神快意、心靈安然。
北京是大都市,是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撇開首都這個城市定義不說,單就城市的風格而言,也不容你不去喜歡她。我曾不只一次來過北京,雖然俯仰皆是的古都遺跡、現代都市,每每令我景仰不已,但北京城并非刻意營造出來的那種獨具魅力的城市風范,更是讓我鐘情愛戀她的情由。這種感受,與我曾經見過的一些城市相比,絕對大不相同。
在北京,我特別愿意在傍晚時分,站在飛越馬路上空的天橋上,看腳下奔流不息的來往車流。傍晚時分,夜幕剛剛扯起,萬千耀眼的華燈,齊放于夜色漸濃的暮藹之中。這時,天橋上絕佳的視角,加上璀璨的城市光影,讓我常常沉醉于北京的雄偉與現代之中。
北京的馬路寬暢無比。就算馬路中間的隔離帶分隔出了左右車道,單側的一面,也可以并排行駛四到五輛汽車。而左右對開合算起來,就會有十輛左右的汽車同時在一個截面上奔跑,那氣勢比香港跑馬場上的賽馬會還要壯觀。這一景象在我去過的城市中也是絕少見到的。
在夜幕之中站在北京的某座天橋上,這種感覺當然十分直觀。居高臨下,俯瞰或眺望著前方的馬路,你會忽然覺得北京的馬路,更像一條奔淌著的河流。數不清的汽車,潮汛一般地汩汩涌來,無數閃爍的車燈匯成一片持續不斷、汪洋流動的光海,使本來靜止不動的公路,仿佛奔跑了起來,余下的只有道路兩旁的高樓大廈做為參照物,靜止不動地測試著這條地上汗河的流速。事實上,在這一動一靜之間,北京留給人們的印象,早已經成了飛轉靈動和雍容大氣的絕妙組合。在我看來,這在北京來說最為普通的情景,恰是現代北京最為典型的景觀。它以極富寫實的手法,創造了富有鮮明時代特色和速度質感的城市意境。這種城市意境,使古老的北京,披上了極富新意的時代盛裝,融入了諸多現代社會的關鍵元素,使之區隔于偏重于歷史傳統的舊貌,給世人呈現出令人興奮和激越的城市活力。當然,面對這光怪陸離的速度質感和盛大絕倫的不凡氣宇,我會經常地眩暈的眼花繚亂。但對于我來說,我寧愿把這種眩暈看做是一種享受——享受宏大的氣魄,享受城市的進步,享受北京的現代生活!
三
其實,我有更多的理由愛我的家鄉。在那個距北京東北1500公里的地方,冰封的北國勾勒出我居住的那個小城粗獷剛性的城市風貌。那里沒有人潮洶涌、車水馬龍的景象,也沒有高樓林立、寬大恢宏的氣魄,更不會讓我因為華貴眩目而眩暈得透不過氣來。但介于繁華與清冷、進步與落后之間的那種隨意與自然,也經常讓我感到一絲恬淡,讓我為之滿足。
然而,這并不能阻止我對北京的向往。
我總覺得,無論如何安于現狀,都不能否認經典、文明、進步、繁榮之美。人類可以陶醉于自己精心打造的精神樂土,但卻不應自我禁錮和封閉在一個孤立的空間,以致讓抱殘守缺、閉目塞聽的惰性無休止的漫延和滋長,而陷入井底之蛙式的窘境。因此,與其說向往北京,是因為對繁華盛景的渴求,不如說向往北京,是對文明進步的景仰。這一點,在我看來,是毫無疑問的。
我曾到過北國某個久富盛名的城市。那也是一座充滿現代時尚的大城市。高樓林立的城市外形,霓彩華麗的城市夜景,看起來并不比北京差多少。特別是,那里因為擁有一個世紀前就留下來的大量的歐式建筑遺址,但無論如何在那里的感受,都遠不及我對北京的印象。這種認識并不是來自于兩個城市外顯的物質表象,而是基于對兩個城市之間或隱或現的精神氣質的直觀判斷。
北京和那個久負盛名的城市,都是奔跑的城市。在它們之間的任何一個城市工作和生活,都必須把時間和速度,做為你經常要稱量的兩種常態。你可以在它們那里忘記午餐,但你絕不可以忘記時間和速度。因為在偌大的城市和極其復雜的交通環境中出行,不做出準確的速度判斷和時間安排,往往吃虧的是自己。但是,北京是一個秩序井然的城市,你大可不必因為著急而行色匆忙。盡管北京路寬車多,但事實上并沒有車、人爭路之虞。車有車道,人有人道,兩不相干,只要你不違反交通規則,你就不會為你的交通安全感到擔心。這會使你比較從容地行走在北京的大街上,慢慢地消受著那份于繁華與噪雜之中的淡定。
但在我們剛剛提到過的那個城市,你卻無法擁有這份好心情。走在它的大街上,你會明顯感到人類與交通工具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在那里,你會經常被某輛不管不顧的汽車突然在你身邊急駛而過驚出一身冷汗,你會經常被出租司機粗俗甚至有些野蠻的駕駛行為感到氣惱,你會經常聽到或看到有關交通事故的消息和報道。所有這些,都使你有種快快逃離的念頭。車與人爭路,反映的雖然是城市公民基本文化素質的缺失,但同時也反映了一個城市發展建設所表現出來的價值追求和思想理念。看來,到底是單純地追求把城市扮美扮靚,還是突出解決好城市成員之間的相互關系,是在發展建設上決定城市風格的分水嶺。
于是,這種不經意之間的對比,使我感覺到,北京,在中國也許是一個比較人性化的城市。雖然她大的讓初到北京的人感到無所適從,但買份小販手中的城市地圖,你就不必因為陌生而局促不安。北京到處都是過街天橋和地下通道,可以把行人從道路的左邊輕松地渡到右邊;馬路上的汽車不必為躲避行人而減緩速度,除非車輛本身造成的堵車。這樣的交通設計,雖然可能增加許多基礎設施投資,但卻充分體現了城市建設的人文關懷,讓城市的原住民倍感溫暖,也帶來了外來人口的口碑和好感。這或許可以說明,在城市建設上,把有限的資源用來改善城市公民公共的居住和生活環境,遠比造幾座價格不菲的高樓大廈更有價值。
當然,討論北京的城市交通和城市建設,似乎話題過于社會化、經濟化。但誰也否認不了,經濟化、社會化的舉措,往往是構筑豐富多彩的城市生活的基石。在當今人們越來越感到精神極度空虛的社會里,激情與浪漫早已被異化到燈紅酒綠的酒吧、飯店和舞廳里,普通的城市居住者因為囊中羞澀,或者疲于奔命,正在把人類最渴望的精神需求,丟失的一干二凈。這時,我們常常會把偶爾經過的城市天橋,做為一個喘口粗氣、駐足小憩的場所,常常會把樹影婆娑、涼風習習的城市公地,做為重返遣綣情緒,回歸質樸情感的驛站。而此時,恰是最富實效的社會化、經濟化舉措,創造了城市多元化的生活,鍛造了城市文化與城市風格。因此,經濟化、社會化的舉措,不但值得討論,而且對于推動城市發展,改善城市民生,功不可沒!
當然,北京在這方面無疑做的是最棒的!
四
北京是一個開放包容的城市。正因如此,來自五湖四海的中國人和來自四大洋七大洲的外國人,才紛至沓來,形成百川歸大海的情勢。操著南腔北調和各國語言的中國人、外國人,出現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以致北京不但是北京人的城市,也成為全中國乃至世界人的城市。
走在北京的大街上,你會經常遇到這樣的情形。迎面走過一群背著沉重的行囊,衣著不整,滿面還帶著未曾洗凈灰塵的古銅色的入城打工族。他們風塵仆仆,但卻精神飽滿,滿懷著理想憧憬來到北京,希望在滿目京華之地,創造屬于自已的幸福生活。你同樣會經常遇到這樣的情形,一個黃頭發、藍眼睛,高鼻闊口的外國小伙子,穿著和中國小伙子一樣的體恤和運動鞋,背著時髦的雙肩包,和你一同鉆進普通的地鐵,站在你旁邊,若無其事地刷著手機。你還會看到這樣的情形,一個或幾個梳著長頭發,抱著舊吉它,穿著奇裝異服,模樣相當 “酷”的年輕人,站在大道邊或地下通道口里,旁若無人地彈唱著自已自編自創的歌曲。甚至在人們看來,許多極為另類的行為方式、生活方式,在北京城里,也并不是什么稀奇罕見的事情。
不過,我認為這正是北京城的一道別致的風景線。這道風景線,突顯了北京城社會成員和社會生活的多元化、復雜性。在北京,你很難找到一個純粹而又孤立的社會群體,多種文化背景的社會人群,相互融合在一個共生共融的社會環境中,相安無事、相互依存,共同鍛造著北京開放和包容的城市風化。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廣蓄博收,必然包蘊精華。在從四面八方涌入北京的人群之中,擁有才智者,富有創意者,帶來財富者、善于勞動者比比皆是。在北京的大學里,來自三山五岳的學者學子充塞大學的課堂,來自英美日俄,甚至亞非拉的學者學子,也多如牛毛。這些知識擁有者和知識創造者,使北京的文化創造力與日俱增,讓知識改變命運、知識改變城市的時代命題成為現實。
北京是創業者的樂園。北京巨大的區域市場,如潮的外來人口,超強的消費能力,讓來自國際國內的商家垂涎三尺,大到跨國公司、小到民間資本的投資者紛至沓來,象當年涌往美國阿拉斯加的淘金者一樣,渴求在北京獲取可觀的商業利潤。
是什么力量,讓北京這樣吸引著國人和世界的目光?是什么力量,讓北京成為智者、強者、富者和勞動者共同向往的地方?是因為北京是歷史名城?是因為北京是國家首都的政治屬性?還是因為別的什么?其實,所有這些因素可能都在起作用。但勿庸置疑,開放的胸襟和包容的態度,肯定是決定這一切至關重要的因素。
北京城作為國際化的大都市,開放和包容是她性格深處不可泯滅的靈魂和精神。她擁有那種虛懷若谷又氣定神閑的神來氣韻。這讓她富有胸懷天下、胸懷世界的廣闊胸襟。唯胸襟大者,始能開放懷抱、兼收并蓄。同時,也只有善容物者,方能與天下同利,與萬民同利。正因為這一點,北京對于國人和世界來說,才具有那種難以抗拒的親和力和吸引力。所以,我們可以在北京看到各種膚色的人在富有包容精神的社會環境中和諧共處。而恰是因為這樣,北京才成了人們共同向往的地方。
在開放中發展,在包容中吸引著世人的目光。(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