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我生命的搖籃
“基臺平展,托山亭而向蒼宇;石徑遙伸,若彩虹而出青巒。谷雨立秋,景物緣季節昭飏色彩;呦呦鹿鳴,惠風和暢,地靈人杰,綿綿華章。”這是節選鶴崗市北山森林公園呦呦亭旁的巨大石刻。寥寥數筆,就將北山公園的四季華美,尤如畫卷般徐徐展開……
鶴崗北山森林公園,緊鄰小興安嶺余脈,地處城市北部山區,占地面積157公頃。是距市區最近、生態最豐富、人文景觀最多元的森林公園。據史料記載,百年前這里就有居民生活,并由此翻開了鶴崗百年歷史的序篇。此山地理位置顯著,半山腰至今仍留有日軍侵華期間的坑道。1945年8月10日,蘇聯紅軍突破“興山要塞”日寇防線,曾炮擊此山上日軍修筑的坑道工事。
我的家就住在山腳下。小時候,北山,就是我們玩伴心中的天堂。放學后書包一扔,就到山上去捉鳥、抓蟈蟈、采野菜,尤其是山口處的白灰窯,旁邊是廢棄的石灰石堆積成二十余米高的白色石山,一到山口,我們先來個登山比賽,由于我腿長個子高,冠軍就自然不在話下。只是可惜了姐姐剛給我買的新回力鞋,不到一個星期就飛邊、開口了。那時的北山有兩個白灰窯、一個打石場,每天都濃煙滾滾、塵土飛揚,山坡上到處是墳墓、菜園。山頂上裸露的黃褐色巖石,尤如一個禿項的老婦,無奈地注視著山下的一切。為此,百姓們又稱北山為黃土包山。記得有一年冬天,我和鄰居家的小伙伴六、七個人,用了一上午時間,在山頂堆起一個在市區都能看得見的十幾米高的雪人,整整挺立了一個冬天。后來,山頂上蓋起了房子,矗立起了高高的電視信號接收塔,不允許外人進入,我們去玩的次數也就逐漸少了。
青年時代,這里的山間小徑也是我徜徉思索的佳境。那時候,山里的環境已有所改觀,山坡上的墳墓已深葬或搬遷,崎嶇的山路也變成了平坦寬敞的沙石路,林間的野草散發著淡淡的清香,小鳥也唱著歡快的歌,滿山遍野的達子香足以令人賞心悅目。
2008年,北山森林公園開始正式修建,繼公園主門、仿古涼亭、長廊之后,又拆除、動遷了打石場和白灰窯,同時進行了全方位復綠。尤其是近年來,鶴崗市為了深入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思想,確立了“生態立市”戰略,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還綠于民為目標,對北山公園進行了大規模的綠色生態修復和改造擴建。在原有的柞樹、樺樹、椴樹、落葉松和馬尾松的基礎上,又栽種了五角楓、云杉等十余種喬木3萬余株,興安杜鵑、榆葉梅等十余種灌木2.3萬株,黨參、北芪等草藥和各種花草樹木漫山遍野、搖曳多姿,盡顯自然風光之美。
公園的三座山頂都建有仿明清時期的古建筑:鹿跡山閣、呦呦亭、青云臺。青云臺為北山制高點,與東南方的翠微山遙遙相望,與青云臺相連處建有觀景臺,游人可登高遠眺,俯看北山綠樹花海,縱覽鶴崗城市全貌。
公園野櫻路東側有四處3000平方米的泡澤,可見蘆葦青青、野鴨嬉戲,松鼠和野鴨與游人相遇也不驚不跑,呈現出一派人與自然合諧共融的景象。在紅楓路中段,有自然形成的野山泉名為“瑞鹿泉”。泉水天然優質、口感甘冽,前來打水的人絡繹不絕。“瑞鹿泉”向東南流淌,形成19層的瑞鹿溪,是北山公園最具特點的景觀之一。
山腳下,隨坡就勢,修建了連接三座山的人行自然外環路。亭、閣、臺相連成趣,并在山的入口處修建了溫馨驛站,記載著北山的歷史。
“明月松間照,青泉石上流”,不正是北山公園的真實寫照嗎!葦草迎風搖曳,野鴨閑庭信步。在這里,春賞杜鵑夏賞梅,秋賞紅葉冬觀雪,北山公園,已成為市民休閑鍛煉、郊游野餐的得天獨厚的樂園。每逢節假日,11歲的小孫女都嚷著讓我帶她去北山公園游玩。退休后的我,也愿意陪她重游我童年的天堂。
昔日荒山溝,今朝景觀地。適宜的溫度、絕佳的水質和優美的環境,也使北山公園成了網紅打卡地。為了解決游人泊車問題,在公園的正門西側,新建了一萬平方米的樹陣式停車場,吸引了陜西、重慶、海南、四川、湖北、廣西、河南、山東等全國各地自駕游的客人,且呈逐年增長之勢。他(她)們到此避暑、露營,最多時,外地的房車可占半個停車場。
“走遍天南地北,鶴崗北山最美”。從他(她)們贊譽的語氣中,我感到了自豪。因為這是我的家鄉,這是我的北山,更是我生命的搖籃。她陪著我變老,我看著她蛻變。她變得年輕激情四射,她變得靚麗光彩奪目。她,就像一壺醇香四溢的美酒,醉了家鄉,醉了游人,也醉了我幸福甜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