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山:中國醫大的搖藍
中國醫科大學,簡稱中國醫大,中國最著名的醫科大學之一。現位于遼寧省沈陽市,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教育部、與遼寧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高校,入選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入選遼寧省一流大學重點建設高校,是“國內高水平重點建設高校”。
中國醫大的前身是1931年創建于江西瑞金的中國工農紅軍軍醫學校。1932年更名為中國工農紅軍衛生學校。1940年在延安正式更名為中國醫科大學。解放戰爭時期,中國醫大曾遷至東北解放戰爭的大后方興山(鶴崗),1948年,隨著東北解放戰爭的全面勝利,從興山遷至往沈陽,并在接收國立沈陽醫學院,合并原私立遼寧醫學院后,最終建校于沈陽。
解放戰爭期間,中國醫大遷至鶴崗,并在鶴崗建校工作將近三年的時間,是中國醫大發展建設的一個重要歷程,也是鶴崗礦區為中國解放人民事業和中國醫療衛生事業做出的一個極其重大貢獻。
七十多年過去了,對鶴崗和中國醫大的這一段歷史,今天已經很少有人知悉了.......
一、 從西北到東北,中國醫大橫跨大半個中國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共中央根據當時中國革命面臨的形勢任務,做出進軍東北三省,收復失地、光復國土,建立鞏固的東北革命根據地的重大決策,旋即派出10萬軍隊挺進東北。
與此同時,中央還決定將在延安的幾所高等學校也遷往東北。其中,中國醫大就是這幾所高等學校之一。于是,1945年10月10日,中國醫大奉命從延安出發,向東北進軍。
當時,率領中國醫大東進的干部是中國醫大的校長兼政委王斌和政治處主任闕森華。
王斌,四川興文人。1932年畢業于四川醫學專門學校。1933年參加革命,中共黨員,1936年10月任中國醫大校長,兼任政治部主任。全國解放后曾任國家衛生部副部長。
闕森華,1932年參加紅軍并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征。1946年任中國醫大政治處主任、副政委。1951年任中國醫大黨委書記、副校長,后曾任遼寧大學校長、中國醫大黨委書記等職。
中國醫大從延安出發后,翻山越嶺、艱苦跋涉,途經清澗、綏德、佳縣,然后東渡黃河,橫跨太行山,進入山西。接下來又過興縣、岢嵐、五寨,沿山西和內蒙交界地帶,跋山涉水、輾轉東進,于1945年11月7日到達張家口。
中國醫大到達張家口時,正趕上國民黨軍在熱河和遼寧地區發起對解放區的進攻,所以去路被擋住,只好暫時滯留在張家口,并在那里接收了原蒙疆醫學院,并與白求恩衛生學校一起辦學上課。
三個月后的1946年的2月份,形勢朝著有利的方向轉化,中國醫大開始繼續東進。為了安全起見,王斌和闕森華決定組織隊伍走西路,經圍場、赤峰到達齊齊哈爾。
在齊齊哈爾后短暫停留了一段時間后,中國醫大再次出發,經由哈爾濱、佳木斯前往興山(鶴崗),到達興山時已是1946年7月了。
從延安到興山(鶴崗),中國醫大走了長達10個月的時間。
二、 中國醫大選址興山之迷
中國醫大選址興山,是解放戰爭的形勢決定的。
中國醫大從延安出發時,目標地是東北,但并沒有具體到哪個地區。中國醫大最后落腳到什么地方,完全要看革命形勢發展的需要。
從戰爭的邏輯來看,醫院和學校非一線作戰部隊,應選擇遠離戰場的后方駐扎,才有利于開展醫療救治和教育培訓工作,為前方的戰爭服務。
事實上,在中國醫大從延安向東北進軍的過程中,東北解放戰爭也正發生著瞬息萬變的戰場變化。特別是隨著1946年上半年國民黨軍對東北解放區的大舉攻,我軍主力已從遼寧、吉林一帶戰略性收縮到松花江以北地區,沈陽、長春等大城市已暫時落于敵手,我軍被迫與國民黨軍沿松花江上游一線與敵沿江對峙。這樣的話,松花江上游以哈爾濱為突出部的沿江地區,已成戰爭的前線,不利于安置中國醫大。只有到松花江下游遠離戰場的地區為醫療教育機構選址,才符合當時的戰爭形勢。
按照這個邏輯來分析,地處松花江下游江北地區的興山(鶴崗),無疑成了中國醫大理想的落腳地。
更為關鍵的是,在中國醫大還在東北大地上艱苦行軍的時候,另一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醫療衛生隊伍,已經來到了興山,為中國醫大落腳興山打好了前站。
這支隊伍,就是隸屬東北民主聯軍總衛生部的東北軍醫大學。
三、 薛公綽選址興山的過程
薛公綽時任東北軍醫大學教育長,是東北軍醫大學和中國醫大選址興山的選址人。
1945年8月10日 ,駐守哈爾濱的日本鬼子在潰敗前,準備大肆破壞哈爾濱的功能設施。其中,目標之一就是摧毀設在哈爾濱的偽滿“陸軍軍醫學校”。但日寇的破壞行動,遭到了愛國學生的堅決抵制和斗爭,使這所學校得以保存下來。不久,東北民主聯軍進入哈爾濱,把這所學校接收到我黨手中,并經重新組建,改稱為東北軍醫大學,隸屬東北民主聯軍總衛生部管理。
東北軍醫大學成立之后,鑒于當時哈爾濱的形勢嚴峻,東北民主聯軍將東北軍醫大學遷到賓縣,后來又短暫遷回到哈爾濱,但只遷回10天,便再次遷出。
迫于當時的戰爭形勢,東北民主聯軍總衛生部部長賀誠責成薛公綽北上為東北軍醫大學尋找合適的新校址。
薛公綽領命后,北上佳木斯,原擬在佳木斯擇一合適地址做校址,結果到地方一看,佳木斯已被日本人破壞得破敗不堪,根本沒有辦校的房舍。此后,薛公綽又到了富錦,看了以后覺得富錦太小,而且不通火車,交通極為不便,也不具備建校條件。
正當薛公綽一籌莫展之際,合江省委的領導建議他到江北的興山去看看。于是,薛公綽由蓮江口爬著當時已被破壞的江橋枕木涉險過江,前往興山考察。
薛公綽到了興山后,受到鶴崗礦務局局長兼興山市市長李天放的熱情接待,并在李天放的陪同下勘察建校地址。
當時,在興山(鶴崗)市老街基地區,建有大量原偽滿炭礦日本職員住宅(日本社宅),日本人潰逃后,只是有不同程度的破壞,而且大部分還空著,如果經過維修后可以作為教員宿舍。另外,偽滿炭礦大樓也閑置未用,維修后可作為教學樓使用。除此之外,興山市老街基地區,還建有日本人的單身宿舍“圣寂寮”、“北黎寮”(全國解放后改稱西山大樓和武裝部大樓),可以作為學生的宿舍。更為關鍵的是,當時的興山,還建有一所日本人留下的醫院大樓(即現在的鶴崗礦業公司總醫院住院部二號樓),當時已經由礦務局接收,可作為學校的實習醫院。總之,興山市當時的條件,具備建一所醫療衛生學校的基本條件。
薛公綽看到這些情況后大喜過望,于是急速返回哈爾濱向賀誠匯報。賀誠聽了匯報后也喜出望外,立即決定將東北軍醫大學遷往興山。(未完待續)